对抗专制及捍卫自由
本文所说的“自由”,主要偏重于和“人权”及“民权”相关的自由——比如:思想的自由、言论的自由、支配私有财产的自由、使用网络的自由.
如果你不懂得翻墙,就只能使用墙内的社交网络(微信、新浪微博、人人网......)。而这些墙内的社交网络,存在很严重的言论审查。这种环境下,“言论自由”无从谈起。 而且,在这种环境中待的时间长了,你会形成“自我审查”的坏习惯。由于【语言和思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】,当你经常进行语言上的“自我审查”,不知不觉地,你就会在潜意识里面对自己的思想进行自我审查——这就是传说中的——基于“语言改造”的洗脑(效果很彻底)。
如果你无法翻墙,就只能看天朝的新闻(这些新闻都是被真理部严格审查的)。于是,你的信息来源就非常单一。在这种单一的信息来源之下,你很容易被误导、被洗脑。
反之,如果你学会翻墙,就可以去看墙外网站的新闻。墙外网站的新闻,未必都是可靠的,但至少提供了多种信息来源。因此,你就可以从【多重视角】去看待同一个新闻。如果你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,就可以从多重视角进行分析,然后自己进行取舍。
你可以做哪些?
1. 自己学会翻墙术;
2. 翻墙去使用那些【没有审查(或审查更少)】的互联网服务;
3. (小范围地)帮助你身边的家人、朋友、同事掌握翻墙术;
4. 有条件的话,大范围地传播翻墙术(关于这条,需要结合下面提到的“匿名术”)
5. 有条件的话,参与翻墙工具的开发(关于这条,需要结合下面提到的“匿名术”)
技术力量之“翻墙术”
前面提到:“翻墙术”对于“网上言论自由”的重要性。但是请记住:“翻墙术”只是达成言论自由的“必要条件”,而不是“充分条件”。
举个例子:
虽然你可以翻墙到 Twitter 或 G+ 上发表反党言论,Twitter 和 G+ 不会删除你的这些政治言论。但是,朝廷的六扇门可以定位你的身份,然后把你抓起来(俗称“跨省追捕”)。
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:要想获得互联网上的言论自由,除了要有“翻墙术”,还要有“匿名术”——“翻墙术”确保你能够把言论发表到【不受审查】的墙外网站;“匿名术”确保你可以躲过朝廷的跨省追捕。当你同时具备了这两者,朝廷对你就奈何不得 :)
俺本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:
首先,俺是在 Google 的 Blogspot 平台上搭建博客。Google 的骨气还不错——至少不会屈服于天朝的政治审查。所以,朝廷无法删除俺在 Blogspot 上的博文;
其次,俺很小心地保持匿名,所以朝廷定位不到俺的身份,也就无法进行跨省追捕。
于是,俺就可以在长达6年多的时间里,不断地抹黑咱们的党国,不断地揭露权贵的嘴脸。并且读者还越来越多,而朝廷方面却只能干瞪眼 :)
翻墙工具介绍:
- 付费vpn : ftp.im 、 greenvpn
- 免费工具: 自由门、无界浏览器、lantern、go浏览器
- 浏览器翻墙: google、火狐插件
技术力量之“匿名术”
很多读者对“匿名术”的理解过于狭隘了。他们以为:只要隐藏了“公网IP”就可以做到匿名。其实捏,“隐藏公网IP”只是确保匿名的“必要条件”,而【不是】“充分条件”。
“隐藏公网IP”只是在“网络层面”进行防范。除了“网络层面”,【至少】还有如下几个层面需要留意:
- 操作系统层面(此处所说的“操作系统”,既包括PC,也包括移动设备)
- 个人软件层面(此处所说的“个人软件”,既包括PC,也包括移动设备)
- 通讯工具层面(比如电话、短信、传真)
社会工程学层面(没听说过这玩意儿的同学,请看《社会工程学扫盲》)
对于特殊的“高危人群”,还需要考虑“物理层面”的防范(通俗地说,就是“物理安全”)。
在俺的系列博文《如何隐藏你的踪迹,避免跨省追捕》中,目前已经涵盖了“操作系统”、“个人软件”、“网络”、“通讯工具”这几个层面。后续部分俺会介绍“社会工程学”层面的防范。
◇你可以做些啥?
1. 自己学会匿名术;
2. 依靠匿名术保护自己的隐私;
3. (小范围地)帮助你身边的家人、朋友、同事掌握匿名术;
4. 有条件的话,大范围地传播匿名术(显然,这要在“匿名”的状态下去做)。
技术力量之“分布式”
如今最有名的网络匿名化工具,大概就是 TOR 和 I2P 了(如果你经常俺的翻墙教程,肯定听说过这俩)。这俩款工具,都是采用了“分布式”技术。实际上,俺敢打保票——今后如果有其他人要搞新款的网络匿名化工具,依然会采用“分布式技术”。因为“分布式”可以大大增加追踪者进行“逆向追溯”的难度。
由于很多“翻墙术”都需要借助于“分布式”,所以“翻墙术”的意义也就成了“分布式”的意义;同理,“匿名术”的意义也成了“分布式”的意义。
除了兼具“翻墙术和匿名术”的意义,“分布式”还具有如下的意义:
刚才提到“分布式”可以用于“文件共享、社交网络、聊天工具”,这里面的意义在于——网民可以实现“无法审查、无法删除”的信息共享和交流。而且这种分布式的平台,由于没有中心服务器,很难摧毁(除非其设计存在显著缺陷)。通常而言,参与的节点数越多,摧毁该平台的难度越大。
分布式的电子货币,主要意义在于——捍卫你的私有财产权——政府【无法】掠夺你手中的电子货币(其中的道理,刚才提到了)。其它的意义还包括:政治【无法】控制电子货币的流动(相比之下:传统的“汇款/转账”受到政府控制,而“现钞”的形式又不适合“较大的货币量”)。
技术力量之“密码学”
- 密码使用场景非常之多,典型的是社会工程学里提到不少。
- 微信、QQ、社交软件的密码可以用base64后的字符串,比如我的社交软件密码是:Q1ZYQyMkMjEzMTMyMQ== 这个密码其实谁都看不懂,也不知道这与真真社交软件里保存的密码是否真实。密码存在在一个私密的记事本里,每次使用就复制出去,可以用实体笔记本记下来。
- 最安全的做法可以使用1password app处理密码
- 关于一些手机通讯录、位置信息、通话记录访问的一切都要用的时候在授权。